信用中国(黑龙江鹤岗)

【风险提示】高考结束 警惕那些针对家长的花样骗局

来源 :中国信用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06-17 09:10 打印

6月8日,宁波海曙区的一位张女士收到一条短信,提示可以点击链接进行高考查分,张女士下意识地点进去,里面的网页要求要填些考生名字、身份证号以及准考证号,当张女士按要求填写好,对方要求交2000元手续费,并添加微信。张女士感觉到这是一个陷阱,接下来可能还有套路,就立即终止了操作,并向海曙公安报了警。
事实上,针对高考家长的骗局,几乎每年都有,而且花样很多,不仅涉及查分,还包括填报志愿、录取等等。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应牢记自己的登录密码并严禁向其他人透露,避免因泄漏密码而造成严重后果。密码设置要相对复杂,长度不少于8位,且以数字和英文字母(注意区分大小写)混合组成。禁止考生所在学校向考生提供统一的密码设置规则,考生请勿使用统一的密码设置规则编制个人密码。



套路一

发送虚假查分链接



高考结束后,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利用家长群、考试群、短信等发送“可以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广告链接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轻易点击手机短信里来历不明的链接。



套路二

假冒招办人员称有“内部指标”



高考招录期间,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某领导的熟人,鼓吹能用钱买到“内部指标”,利用家长“花钱买指标”的心理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未经有关省(区、市)公布的招生计划一律不得安排招生。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应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套路三

谎称可帮忙申请助学金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警方提醒: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套路四

谎称掌握“内部数据”



针对考生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不法商业机构涌入“志愿填报指导”市场,利用中介或网站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骗取家长钱财。
警方提醒:填报志愿应结合各地招生考试机构的指导服务和教育考试院印发的参考资料合理填报,凡是吹嘘所谓“内部大数据”由“权威专家”高价推荐的填报指导都要小心上当。



套路五

发布虚假录取信息



不法分子向考生和家长发布虚假录取信息,诱导考生将学杂费、录取费等打入指定诈骗银行账户。
警方提醒:以录取为名提前收取保证金、占位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录取信息请通过官方招生网上查证,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套路六

假冒招生部门网站和公众号



近年来,出现个别地区和学校的招生部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被一些个人和机构提前抢注,假冒、仿冒高校或官方招生机构和学校网站、公众账号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迷惑考生和家长,严重扰乱考试招生秩序。
警方提醒:每年具有本专科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都会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考生和家长可通过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文献”栏目下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进行查询核实。2021年,教育部门还将专门开展“高考护航行动”,会同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清理互联网涉考违规违法公众账号”“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等专项行动,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招生政策,避免上当受骗。提醒广大考生,网上查询高校招生信息时,请认准“官网”标识,谨防山寨账号或网站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