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典型案例】诚信“贷”来真金白银
来源 :中国信用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10-12 09:00
打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纳税信用既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各项信用建设举措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贵州铜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建立健全纳税信用体系机制,强化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增值应用,构建纳税信用管理大格局,从而以纳税信用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贷”来真金白银。在体制机制上有哪些破与立?在诚信应用上有哪些奖与惩?在做法成效上何以提升质与量?在建设程度上如何推进点与面?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印江相关部门及企业,一探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每到月初,印江福茗茶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又打开电子税务局申报缴税。正是有了规范及时填报信息、按月申报缴税,公司的诚信纳税等级从2019年的C等上升到2020年的B等。“以前,虽然是如实填报信息、足额缴税,由于财务人员紧缺,填报信息不规范、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诚信等级。”印江福茗茶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梅丽坦言,2019年以来,公司在当地税务部门服务指导下,不断规范纳税行为,纳税信用等级一年上升一个等级。2021年5月,正值春茶加工的关键时期,公司收购茶青的周转资金却断了链。梅丽向贵阳银行印江支行申请“银税互动”信贷产品,良好的信用等级让她很快就获得了50万元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了公司资金周转的难题。诚信“贷”来真金白银,无疑离不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机制与应用机制的健全完善。很早以前,印江已推行纳税信用等评定,每年对“A级纳税人”颁发一块奖牌,诚信纳税企业享受税务部门纳税服务、辅导方面的优惠,以及享受增值税发票勾选认证的优惠。除税务部门给出优惠外,“A级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在其他行业不占优势。“以前评定工作难度大,信用等级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鼓励,结果运用的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不重视纳税信用,‘奖牌无用论’为税收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印江税务局副局长田江虹说。如何打破“奖牌无用论”?田江虹说,让纳税信用增值、拓展信用评定结果运用是关键。2019年以来,印江结合地方财税工作实际,从纳税管理体制机制上破题,完善纳税信用考评机制,建立评定结果共用机制,力促纳税信用增值。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上,推行日常动态测评和年度定期评定相结合、财税金融主评与纳税人权益代表参评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主观态度、遵从能力、实际结果和失信程度4个维度、110项评价指标,对企业纳税人上一年度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高到低分为A、B、M、C、D五级,规定相应等级对应的奖惩。评定中,还选聘当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知名人士为“街区纳税人权益代表”,积极参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高纳税信用评定的社会公认度,确保纳税信用评定公正、权威。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如何应用?印江财税部门与8家金融机构联动,在“银税互动”上先行一程,推动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在除税务部门以外的其他行业应用。8家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人推出“税源e贷”“银税贷”“纳税E贷”“云税贷”等种类多、纯信用、无抵押的诚信纳税金融产品,授信限额均值达224万元,最高限额可达1000万元。“贷得出,更要贷得放心。”田江虹说,以前,因征信系统按月更新,少许企业借机短时间内向多家银行过度借贷,导致不良贷款产生,造成资金风险。为打破数据信息壁障,印江以“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应用为平台,将公共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涉税信用信息进行记录、整理、传递,保障涉税成员单位能够及时获取纳税人的信用信息。通过纳税信用体系信息共享,8户企业因恶意多头借贷被系统拦截,4户企业查补税款491.26万元。印江环晨市政水泥制品公司是一家生产透气砖、植草砖、排水沟盖板等市政设施产品的企业。今年得益于“纳税e贷”支持,增建的预制板生产线,为企业创收立下“汗马功劳”。然而,2019年8月,面对大量的产品订单和流转资金难题,印江环晨市政水泥制品公司负责人张健喜忧参半。不久,张健得知中国农业银行印江支行“纳税e贷”金融产品,得知自己的纳税信用记录良好且符合信贷条件,随即主动提出申请,很快获得了13.4万元的信贷支持,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得益于信贷资金支持,该企业的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到周边9个区县市场。张健也更加重视纳税信用建设,按月真实填报纳税信息,按时足额缴纳税款。从今年4月评定的结果看,张健经营的企业信用等级由2019年C等上升到2020年B等,良好的信用记录又为企业“贷”来了“纳税e贷”23.4万元。“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我们不仅要纳税讲诚信,在产品的质量上也讲诚信,让客户放心。”张健高兴地说,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又新建了一条水泥砖生产线,不仅丰富了经营产品,更增强了发展信心。守信者多助,失信者多阻。印江某砂石厂因纳税信用等级为D等,跑遍印江县内8家商业银行也是阻碍多多,分文未“贷”。“纳税信用等级的权威较高,如果企业在税法上都不讲信用,我们也不放心把钱贷给这样的企业,避免发生不良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印江支行客户经理马廷贞说,2019年来该行发放“纳税e贷”90笔共计2434万元,20多家企业因纳税信用等级过低,被拒之门外。据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来,印江8家商业银行已累计向守信中小微企业发放“银税互动”信贷资金4.4亿元,有效解决了守信企业的融资难题。与此同时,印江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对不同信用级别的纳税人实施分类服务与管理。纳税信用A级可单次领取3个月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发票用量时及时办理。B级可单次领取2个月发票用量。对M级取消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适时进行税收政策和管理规定的辅导。然而,对C级则依法从严处理,并视信用评价状态变化趋势选择性地采取D级纳税人的管理措施。对D级实行重点监控,纳入诚信体系“黑名单”,限制享受相关税收红利,加强出口退税审核、纳税评估,负面评价保留两年。信用分级奖惩与管理,营造了良好的诚信纳税社会氛围,税收入库率大幅上升助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印江近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稳步增长:2019年同比增长0.2%,2020年同比增长2.2%,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4.4%。2020年6月,受新冠疫情影响,刚刚复工复产的印江创艺广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因应收账回款慢,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承建的项目进度慢,即将面临停工。公司负责人廖庆燊四处奔走各大银行寻求信贷,却因涉税财务报表未按期申报,导致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C级,信贷额度受限。得知学法答题积分可以提升信用等级后,廖庆燊积极学习税法答题积分,最终纳税信用从C级提升到B级,顺利获得无抵押贷款56万元,不但很快完成了项目建设,还接下一个近90万元的新项目。两年来,在印江像廖庆燊这样通过答题赢积分提升纳税信用等级的就有712户纳税人,其中58户在纳税信用复评和修复时实现学习积分抵扣提高了纳税信用等级,从银行获得312万元贷款。田江虹说:“学法答题积分提等级是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的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防止因政策理解不到位而错失修复的机会,避免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一竿子打死’,从而促进纳税信用量与质双提升。”与此同时,印江开发运行“纳税信用健康体检系统”,全县6000余户纳税人进行主观态度、遵从能力、实际结果和失信程度4个维度、110项评价指标“信用体检”,直观了解自己的纳税信用信息、享受权利、惩戒措施等,提醒纳税人及时更正纳税行为。目前,已有506户纳税人通过体检自评申报补缴税款535万元。纲举目张。随着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意愿、能力不断增强,纳税信用企业占比大幅提升,营造了诚信纳税的良好社会氛围。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中A级68户,比2019年增加44户;B级996户,比2019年增加282户;M级1016户,比2019年增加105户;C级51户,减少280户;D级590户,比2019年减少24户。初秋时节的印江洋溪茶叶专业合作社,厂房设备焕然一新,接待室内“纳税诚信A级”奖牌光彩耀人,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合作社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坚守诚信经营理念,致力于生产干净茶、放心茶,深受市场喜爱。“我们合作社每月的税费大部分得到国家减免,虽然缴税数额小,但我们一直规范及时申报,多年都保持纳税诚信A级。”洋溪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仁虎自豪地说,合作社在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生产能力的时候,不仅得到了县内金融部门支持,还获得了世界银行贷款贵州农村发展项目资金663.5万元。“诚信于茶,茶更香,走得更远。”如今,洋溪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从3种增加10多种,生产时间从3个月延长至10个月,社员从75户发展到265户,带民致富路上,伴着一缕缕茶香,茁壮成长。从“奖牌无用论”到“贷”来真金白银,印江一直不间断拓展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应用,良好的纳税信用记录已成为纳税人参与评先选优和项目招投标等领域的必备条件。据了解,2019年来印江有10家企业因纳税信用等级过低,被取消优秀企业参评资格,2户企业被限制参与境内项目竞标。纳税人不仅关联一个企业的整体诚信,也联系着家庭及社会。由点及面,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印江正以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重点领域,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拓展诚信金融路径上,印江农商行累计在13个镇23个村成功创建“振兴行”诚信互助基金,基金规模达616.51万元,授信金额4.47亿元,已向136个村集体经济和创业实体发放贷款2.08亿元,农户参与率78.8%,“振兴行”诚信互助基金强化了农村群众的诚信发展意识。在创新诚信实践管理上,印江按照“县级抓中心、乡镇(街道)抓站所、村(居、社区)抓站点”的建设思路,分类分级建立50个县级文明实践示范基地,以“文明储蓄所”为抓手,探索建立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办法,实现文明可储蓄、善行能积分,创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文明促发展、发展促文明的“双促进”格局。诚信书吧、诚信考试、诚信汽修、诚信家庭、诚信互助金……行走在印江,“诚信”字样随处可见,而“诚信”的种子更是根植于人们的心田,开出沁人心脾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