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黑龙江鹤岗)

北京启动交通运输三大行业信用评价工作

来源 :中国信用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1-12-13 09:00 打印

据北京市交通委消息,为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和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部署要求,推进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日前,北京市交通委组织召开了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指标和系统培训宣贯会,明确在道路客运、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的三个行业先行先试,开展交通信用评价工作,标志着北京市正式开启交通运输领域信用评价工作。
近年来,北京市交通部门持续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重点推进本市交通运输领域信用评价全行业覆盖,积极探索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治理格局。在2020年的全国“信用交通省”创建中,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排名全国前三名。
为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加快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按照今年6月发布的《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市交通委协同市经信局,结合工作实际,以助力提升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道路客运、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3大重点行业先行先试,针对重点监管对象开展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工作。
据初步统计,三个行业的信用评价所覆盖的主体将超过4千多家企业、1.7万部车辆、8千多名从业人员。目前,道路货运、共享单车等行业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正在建设中,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后续,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将实现涉及所有行业领域和所有监管对象的全覆盖。
据介绍,每个行业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由通用评价指标和行业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指标设置本着客观归集数据原则,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分别设置,力争实现交通运输领域各行业人、车、户完备的电子信用档案。
通用评价指标以北京市公共信用评价为基础进行设置,从经营状况和守信激励的维度设置了7项加分指标,从违规经营、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的维度设置了9项减分指标。行业评价指标根据行业特点分别设置,在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投诉举报、服务质量等关系百姓幸福指数的维度进行了重点考量并予以赋分。道路客运评价指标从企业形象、节能减排、表彰奖励等维度设置了6项加分指标,从违规上岗、违规经营、违规用车、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维度设置了37项减分指标。机动车维修评价指标从社会服务、比赛获奖、质量信誉、先进表彰等维度设置了5项加分指标,从违规经营、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维度设置了25项减分指标。驾驶员培训评价指标从社会服务、质量信誉、先进表彰等维度设置了4项加分指标,从违规经营、违规教学、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等维度设置了30项减分指标。
信用评价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个评价周期初始分值为800分,加分范围是150分,其中通用指标50分,行业指标100分;减分范围是450分,其中通用指标100分,行业指标350分。根据最终得分区间,划分为优(A+)良(A)中(B)差(C)四个等级。
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重点在政务监管、便企惠民、探索创新等方面推动信用评价结果落地应用。在政务监管方面,对信用评价等级为A+级的评价对象,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评优评先、实施如“绿色通道”“容缺受理”“降低抽检频次”等便利措施;对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和违诺名单的评价对象,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将依法依规限制其享受简化程序,遵守“提高检查频次”“提高准入条件”“减少运力及补贴”等限制措施。在信用便企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共同建模”的方式,利用“信用+保险+金融”的先进工具,在工程建设和货运物流等重点领域推进“信易贷”,帮助守信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实现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的双向撮合。在信用惠民方面,结合“信用交通城市”建设,试点开展“一卡通优惠”“绿色车队”等惠民专项工作,提升公众信用参与度和获得感。在探索创新方面,尝试在公共资源交易和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探索“信易保”应用,采用电子保险保函代替投标保证金,对守信企业进行差异化保险费率定价,实现“信用越好,担保越容易,企业越受惠”,从而释放投标企业的无效沉淀保证金,提升其资金周转率,减轻其资金负担。
为进一步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信用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管理系统从“归集、评价、公示查询、监管、应用”五大维度进行整体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归集了交通、工商、税务、公积金、交通违章等相关数据,全面建立了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企业和人员“一户式信用档案”,以建立覆盖面越来越广的电子交通信用档案为目标,不断提升其社会应用价值。
系统从基本信息、信用评价、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四大维度,归集了行业信用数据890万多条,向交通运输部信息服务平台推送数据270万多条,向市级信用平台共享数据198万多条,在支撑信用评价、分级分类监管、便企惠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北京市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