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商场,当你的头像被隐藏在某处的摄像头拍下来后,商家可能就直接掌握了你的相关个人信息。”3月8日上午,上海代表团举行小组审议提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时,代表们深有共鸣:大数据时代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被泄露。
一位代表提到,有的消费场所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并不明示,尤其在人脸识别应用中,用户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这些信息存在被商家“精准营销”“大数据杀熟”的可能性,如果被不法分子盗用滥用,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
会场休息时,不少代表拿出手机,现场操作。使用某软件的视频功能朝对方扫一下后,对方的头像下面直接跳出了年龄、职务等个人信息,越是知名度高的人,信息识别得越快。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龚新高说:“你和朋友不经意间的聊天信息,可能就被手机某款软件听到了,以此精准营销和推送。”
那么,在使用手机时,我们的隐私究竟是如何泄露的呢?怎样可以尽可能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呢?
手机麦克风泄露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刚刚说完某一个东西,不一会儿手机就推送给你相关的内容。其实,这大概率是手机麦克风权限被获取的结果。拥有了麦克风使用权限,手机App就可能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听到我们谈话的声音甚至手机所处环境附近的声音。然后将这些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分析后,将广告精准地投放给我们。
隐私保护小技巧:
非必要不授予App各种手机权限,如麦克风、手机通讯录、相册、地址等重要权限要谨慎授予。
免费Wi-Fi泄露
出门在外,很多小伙伴都喜欢连接免费Wi-Fi,这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不法分子将免费Wi-Fi投放在公共场所,当用户连接后,他们就会通过认证页面、木马程序等手段获取用户隐私信息,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隐私保护小技巧:
在公共场所关闭Wi-Fi自动连接功能,如果需要使用Wi-Fi的话,尽量选择有明确来源的Wi-Fi,且不要在公共Wi-Fi环境中浏览重要信息、登录重要账号、进行网络支付等。
钓鱼网站泄露
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或者网页弹窗大肆传播钓鱼网站链接,将其伪装成银行、网购平台、中奖活动页面等网站,诱导用户输入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银行卡账户信息等,后续将个人信息打包转卖或者利用个人信息针对性实施诈骗。
隐私保护小技巧:
不点击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输入个人信息时一定要仔细甄别网站的真假。
手机输入法泄露
一般来说,我们手机里的App有很多个,但常用的输入法就一个。如果你在输入法输入的内容,经常会有不同的App给你推荐,这可能就是输入法将信息共享的原因。一些输入法在安装的时候,会在用户协议里要求用收集到的信息向用户提供定制内容,展示个性化的内容或广告,从而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隐私保护小技巧:
使用手机原装的输入法。如果要使用第三方的输入法时,可以关闭输入法的智能推荐功能和个性化推荐功能。
手机剪贴板泄露
你在玩手机时,经常使用复制或者剪切的功能吗?手机剪贴板就像一个中转站,在使用这一功能的同时,接触一些你的隐私信息是不可避免的,如你的账号密码、个人收货地址、聊天记录等,这就让一些App和第三方软件开发包有机可乘,导致信息泄露。
隐私保护小技巧:
打开输入法的剪切板功能,定期删除剪切板中剪切的句子。或者在剪切板设置中,关闭剪切板记录的功能。
手机原图泄露
很多人在网上发图片的时候,喜欢以高清原图的方式发送。但是你知道吗,手机拍摄的原图会携带更多的信息,包括手机型号、镜头参数、拍摄时间以及地理位置信息等都可能被他人获取,从而被有心人所利用。
隐私保护小技巧:
拍摄照片时我们可以关闭手机定位,这样原图就没有地址信息;在网上发图片时,不要勾选发原图的选项,发压缩图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