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国(黑龙江鹤岗)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的思考

发文机构:信用鹤岗 来源 :信用中国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2024-10-17 15:33 打印

诚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初始性的道德规范,它出现在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求中,是最起码的最基本的道德,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在大学阶段,由于学生开始进入成人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快速走向成熟,在此期间养成诚信品质,事关重大。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有效加强教育引导。

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信用管理立法,从宏观上对社会诚信进行管理;要完善信用关系立法,从微观上对社会诚信加以维护。要加大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价值的宣传,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监督,及时披露失信现象及其严重后果;加强网络建设,制定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杜绝不诚信的网络炒作行为。高等学校要把规章制度的制定与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将诚信原则引入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将诚信教育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实际出发,认真履行承诺,打造个人诚信品牌和良好声誉,切实把讲信誉、守信用落到实处。学校应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特别是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环境,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加强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要讲诚信,教师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贯穿于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开展全员、全过程诚信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奠定爱国主义的基石,培养学生怀有深厚的爱国之情,崇高的报国之志。加强纪律教育,教育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失信行为要受到规则的制约,让失信者受罚,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诚信育人,在课堂外也应把诚信育人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意识、行为模式、教学实践、就业指导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加强教师诚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来熏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从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老师的行为倾向,这就是“向师性”,教师的精神追求、行为习惯、为人处世、人生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有诺必践,诚信育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影响学生,增强诚实守信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学识风范、人格魅力、道德形象影响学生,着力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信用度。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通过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教育质量,切实保证教师履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加强实践养成。诚实守信属于道德品质范畴,是后天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道德养成的结果。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习惯,重在实践养成教育,要让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实践、去养成,这样才能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由外显动力内化为个性品质,使其行为习惯稳固化。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躬身实践,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养成教育,使诚实守信内化为个体的心理特征,形成信念,成为自觉支配心理和行为的准则,是诚信教育的最终目标。(吉林工商学院 孙海英)